正在试图前往新加坡工作的大厂员工发现,他们想要获得签证越来越难了,一些人甚至已经被新加坡移民厅拒掉签证。如果不能如期到达新加坡,那么他们的offer就会被取消。
33岁的胡雷不久前就遇到了工作签证被拒的情况。尽管他已经拿到了新加坡一家电商公司的offer。在申请资料上,胡雷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以便达到新加坡工作签证的门槛,将自己在国内大厂的工作经历重点突出——2017年在百度任职;2019年跳槽至快手担任产品经理——依旧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我不知道拒签的理由是什么,有可能因为第一学历是普通本科,但我最高学历是国内985院校的研究生。”胡雷本想拿着最高学历材料去找新加坡移民厅申诉,由于不能如期拿到签证入职,他的offer已经被取消。近年来,程序员下南洋成为风潮。由于公司业绩不景气加上裁员风波的影响,胡雷也决定下南洋,寻找新可能。对于胡雷来说,新加坡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在2021年,跳到当地电商公司的同事告诉他,“一年四季短袖,正合适我们这群技术咖,不用为穿衣发愁”。但是现在,胡雷想通过工作签证一步步拿到新加坡永居的梦想暂时破碎了。从小红书搜索来看,胡雷的经历并不是个案。2022年以来,不管是去新加坡留学还是工作,出现拒签的案例也不少。正是因为新加坡移民厅有“无理由拒签权”,很多被拒签的跨国就业人员、留学生很难找到被拒签的原因,可以说拿到签证的“幸运成分”比较高。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不少帖子爆料称,“刚下飞机,全家连人带狗都到了新加坡,收到了新公司offer取消的消息”,还有网友称,雇佣方是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这家电商平台在几个月前的6月,曾裁撤墨西哥、智利、西班牙等国外部分团队。Shopee回应说,由于Shopee部分技术团队的招聘方案调整,一些技术相关岗位被关闭。我们正与相关人员持续沟通,会尽最大努力和支持帮助其妥善过渡。裁撤技术团队岗位并不寻常。据新加坡本地一位熟悉电商的人士称,一般上市公司发布财报之前,都会裁撤一拨人,把利润率做高一点,“裁撤的岗位主要是销售或地推,这些可能是最不核心,也是最容易被替代的岗位了。”据了解,胡雷没有及时拿到签证的原因,可能跟他来自中国有关。由于这两年中国人移民新加坡的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导致新加坡的房租水平水涨船高,物价水平也开始上涨。为此,新加坡政府提高了来自中国的移民门槛、工作签证门槛和留学签证申请门槛。“如果申请工作签证的收入太低,比如刚好达到5000元新币(1新加坡元=4.932元人民币,约合25000元人民币),有时候也会被拒签,太高了也不行,新加坡人力资源部门会问公司,为何给这么高的工资?”先后在Lazada和Aspire任职的高静说,她在新加坡读研究生毕业后,在申请工作签证时,就被拒过一次,后来再次申请才通过。高静已经在新加坡工作了3年,近期有很多来自内地的朋友向她咨询,内容基本都是被拒签或者突然取消offer。“如果你面试的是一个比较小的公司,公司要从中国国内招一个人的话,它可能会比较慎重,因为政府部门会问,你为何不用本地人?”在疫情发生之后,新加坡政府给予了一些公司项目补贴,其中重要条件是公司的外籍员工与本地员工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比例,比如10个本地员工搭配1个外籍员工。“公司想办个工签,要将这个岗位需求发到新加坡政府的一个网站上,之前可能是提前一个月发布,现在可能要提前两三个月发布,并且你要证明你面试过几个新加坡本地人,但都不合适;或者你要证明这个岗位经过了很多面试,你才选定了一个外国人,以及选定外国人的理由。”胡雷说。2022年2月,新加坡出台新规,外籍员工的家属需要由公司担保的签证才能在新加坡工作,从而关上了签证持有人配偶寻找兼职工作的大门。根据彭博社统计,2021年发给外国专业人士、经理和高管的签证数降至16.17万份,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现阶段的国际市场,对有中国投资背景或者创业背景的公司反应复杂,其中典型案例是印度。它封杀了中资背景的APP软件,其中就有TikTok。在2022年初,印度封杀了Sea旗下的大型游戏《Free Fire》,可能与其有腾讯投资背景有关,2022年1月,腾讯减持了2.6%的Sea股权,持股比例从2019年的29.1%降低到2021年的23.3%。新加坡的反应虽然没有印度来得这么直接,但其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业内人士称,2022上半年招聘市场人均三四个offer只是暂时的,如果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再加上两国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业绩不景气,那么就会传导至新加坡。这可能需要一定的周期,职场收缩可能会在下半年爆发。“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大厂员工梦断新加坡。”
近年来,字节跳动、腾讯及阿里巴巴都在大举投资新加坡。比如近期,阿里巴巴计划将原办公地址安盛大厦改造成新加坡最高的建筑,它在2020年花费了12亿美元买下这栋楼50%的份额;字节跳动在2021年4月任命周受资为TikTok首席执行官,常驻新加坡;腾讯在2020年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它投资的Sea是东南亚最大的上市公司。
这些大公司可以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以及技术能力,他们往往是中国内地互联网大公司程序员、数据工程师跳往新加坡的最佳选项。涌向新加坡的程序员似乎一直存在,但它的真实数据可能没人们想象中那么富有冲击力。近期,根据《圆锥体》查询,腾讯招聘官网显示,定位新加坡的工作岗位只有48个;Lazada官网显示,位于新加坡工作岗位不到100个;TikTok招聘的岗位最多,Glassdoor显示,截至2022年7月,TikTok还将招聘1700多个岗位在新加坡,《圆锥体》查询了TikTok官网,工作岗位达到了数百个,并且他们已经提前为2023年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了。4月,新加坡本地猎头公司哒哒咨询创始人黄奕舒告诉新加坡媒体,中资大厂的到来,直接带来了技术与管理方法,也为他的猎头生意提供了扩张的舞台。但到了8月,他告诉《圆锥体》,“大厂高端人才的招聘基本冻结,一些公司开放的岗位数量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多。”目前来看,各大巨头的出海计划并没有为当地创造太多理想的就业岗位。只有还处于上升期的TikTok,内容发展叠加商业化,让其保持了扩张的姿态。据《晚点 LatePost》报道,TikTok电商2022年上半年GMV超10亿美元,东南亚市场的扩张起重要作用,比如印尼的月均GMV达到了2亿美元。而TikTok在新加坡创造的就业岗位,也是中国出海企业里面比较高的。今年4月,莉莉丝在新加坡设立了总部办公室,并发布了出海品牌Farlight Games。但《圆锥体》查询该公司官网并未发现任何招聘岗位计划,只有投递邮箱。无独有偶,腾讯在海外的发行品牌Level Infinite也并未有任何招聘岗位出现。黄奕舒招聘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的比例在3:7,本地人才居多。新加坡媒体《海峡导报》称,大学的IT课程录取人数在过去三年里增加了17%,到2020学年达到约7600人,本地人才供给数量猛增。“中国内地的一个数据工程师拿到了新加坡的offer,也很想来,但就是因为婆婆不同意,结果就来不了,让我们也很被动。”黄奕舒说。在各大互联网第二季度财报出炉之后,《圆锥体》发现,大家的海外扩张计划都变得更加谨慎了。比如,腾讯国际游戏部门的收入在二季度下降了1%,它将其归咎于玩家恢复线下活动。面对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重下滑,腾讯表示他们后续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未来会对人数和薪酬进一步优化。阿里巴巴旗下的Lazada将一些绩效低下的项目裁掉,如果找不到内部轮岗的机会,就会协商离职。除了Lazada,腾讯游戏部门在新加坡的岗位招聘数量也在收缩。一位新加坡证券从业者在即刻上发文称,他近期到了新加坡之后,见证了4个不同交易所朋友被裁。文中称,火币交易所裁员60%,并进行了大换血;bybit则是裁员15%,并取消了HC(Head Count:人头预算)。“裁员在新加坡不是一个现象,也从来不是主流。”黄奕舒表示,新加坡的雇主很看重员工的评价,因为市场小,如果肆意开除员工,不仅面临“N+1”的经济付出,同时也意味着员工的差评,优秀人才也会抛弃这类公司。不卷的工作氛围、没有35岁失业危机、开放的国际视角,还有不菲的薪水......对于大厂员工或毕业生来说,这些都是他们想“润”到新加坡的理由。高静说,“我的一些在欧洲和美国留学的同学,他们这两年的首选工作地点是新加坡,美国、欧洲太远了,国内又太卷了,新加坡正好是一个中间选项。”据新加坡政府官方公布的最新移民数据,2021年获得新加坡公民权的人数约2.15万人,永久居民获批则达到约3.34万人,是近5年来的历史之最。这其中还不包括工作滞留、留学滞留、入境旅游滞留以及非法移民等数据。随着涌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变化也正在发生,比如快速上涨的租金。据统计,新加坡的房租成本在近两年翻了两倍,有些优质地段甚至更高。2020年毕业就去新加坡工作的产品经理菲菲说,她已经离开Shopee,返回上海,入职一家快消品牌公司。谈到了离开的原因,菲菲表示,一方面是快速上涨的房租,一方面是技术水平。“今年在Shopee附近,租到一间40平米的小屋就需要3500多新币,现在租金还在上涨。刚来的时候2000新币出头,现在直接翻了一番。我的入职薪资才有6000新币,这意味着生活压力会变大。在技术水平上,公司有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竞争压力也不小,而且东南亚市场的互联网公司不太能让单个PM(Product Manage,产品经理)看到整个项目的进度及反馈,每个人都是负责自己那一块,不能获得快速成长的能力。”一位定居在新加坡的大学生抱怨说,他的妈妈想把他的房间租出去,一晚上有八个人来看房,很多都是来互联网公司上班的,房间一个月1300新币,加一百块水电费。“对于他们来说,我家的位置还不是最好的。有直达车,但要坐20多分钟。”涌入的人太多,还导致新加坡的进入门槛正在全面提高。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2021年8月16日更新的版本,通过“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GIP)直接申请新加坡永久居留权(PR)的门槛相当高企,申请人必须符合以下准则,才有资格通过该计划申请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方案A:投资不少于250万新元,建立新的商业实体或扩大现有的业务营运。方案B:投资不少于250万新元,主要投资新加坡企业的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基金。方案C:投资不少于250万新元于一家成立于新加坡的新或现有单一家族理财办公室。该办公室必须管理不少于2亿新元的资产。
来源:新加坡移民厅
除了投资移民外,新加坡的工作签证门槛也正提高。比如,从9月1日开始,程序员的工作签证(EP)最低薪水从4500新币涨至5000新币,并且新加坡计划于2023年推行互补专才评估框架简称 COMPASS,一是评估个人能力,比如薪水、学历与技能,二是评估公司,则在员工多样性、雇佣本地员工比例与经济策略等方面。而以往新加坡作为最容易申请到学生签证的国家之一,也开始变得严格起来。从去年到现在,小君申请了4次学生签证都被无理由拒签。学生签证申请条件从默认的16万元人民币存款证明,开始间接提高。在申诉时,小君追加了46万元人民币存款、房产证明、不动产证明、家庭收入等,均被拒掉,已经拿到offer的她进退两难。“在我们同学群里,多数人都需要提供额外的房产证明、家庭收入、工资流水等。有位女同学的签证多次被拒,气急之下存到银行1000万,存款证明拍过去新加坡移民厅立马通过。她都不用像我们普通人等那么久才知道签证结果。有的人被拒签的次数实在离谱,学生直接找到新加坡的议员才拿到签证。”
对于一些创业者而言,新加坡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利用中国互联网技术,然后输出针对全球市场的产品。崔怀舟2012年毕业后,就进入了百度当产品经理,随后历经豌豆荚、快手和欢聚时代YY,他亲历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浪潮。2019年他离职去印度创业,创建短视频产品,2019年末,他推出印度占星直播平台“Guruji”,3个月时间,日活达到20万。2020年下半年,“Guruji”获得了光速印度和光速中国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我们年内就已经获得盈利,折腾了3年,终于看到回报了。”崔怀舟告诉《圆锥体》。众所周知,copy from America曾是中国互联网的成功路径之一,近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产品的创新越来越多,copy from China也成了一种风潮。“这几年,大家都在讲copy from China,就把中国的模式copy到全世界,今天来看的话,我觉得大部分应该都行不通,因为国情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经济增长,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难被复制。”崔怀舟表示,在国外做产品,必须先看盈利模式,后看用户增长。2021年3月,崔怀舟将公司总部搬至新加坡。他认为,因为新加坡的地缘政治环境好,它跟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基本上都有贸易协定,跨境的税率也低,“新加坡因为面积小,政府体系就像一个创业公司,对于中国创业者而言是一个跳板。”
新加坡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虽然国土面积小、资源少,但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对外的定位是购物天堂,华人世界,文化多元包容。尤其最近几年,新加坡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竞赛上一直奋勇拼搏,频繁出台政策以吸引人才、企业及资金前往。在崔怀舟看来,本质上,新加坡的商业环境更利于金融而不是互联网。事实上,券商行业正在新加坡大举扩张。据36氪报道,中国互联网券商公司比如富途正计划在新加坡扩大规模。新加坡媒体报道,老虎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在新加坡扩招10%-20%。相比国内,新加坡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首先是人才和技术跟不上。高静说,新加坡的面积(728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上海浦东新区(1210平方公里)的一半多。“如果你是一个技术咖,那么你可能找不到一块吹牛的人,你会感觉到无聊。新加坡的互联网技术要落后中国内地5至10年。”瑞恩资本援引外媒的报道说,一些国际银行和专业服务公司对雇佣当地初级员工的效果表示失望,因为在新加坡当地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他们也不可能为国外的员工提供足够名额的工作许可,因为新加坡政府有限制。其次,作为消费市场,新加坡的本土环境对企业来讲可能并不理想。今年6月,特斯拉解雇了新加坡区域经理Christopher Bousigues,这位经理为特斯拉工作一年多了,但从销量上来看他的工作难称合格。一位推特用户发文称,今年5月特斯拉在新加坡仅仅有9个车辆注册信息,这意味着,特斯拉在号称东南亚最发达的地区,570万人口的国家一个月仅卖出了9辆车。新加坡人口规模仅有570万人,但整个东南亚的人口规模有6.5亿,2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超过40%,35岁以下人口占60%,超过90%以上的人口使用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普华永道发布的一项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的10大市场中,6个来自东南亚地区。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增长3倍,达到2400亿美元。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汇聚在新加坡的企业来说,整个东南亚才是真正的目标,不过,新加坡是布局的要点,也是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