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的概念从小众圈子走向大众视野,不仅仅是品牌的营销助推,也是“亚文化”的主动破壁。
2018年,李宁秋冬系列登上纽约时装周秀场,令国内消费者耳目一新,也开启了体育用品“国潮”时代。而去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遭遇重创。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是中国百年以来的梦想,也是无数品牌奋斗的目标,而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国货”出海的使命感契合了时代的风口,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国潮”的概念从小众圈子走向大众视野,不仅仅是品牌的营销助推,也是“亚文化”的主动破壁。
运动品在发展的早期,只是一种业内人士使用的专业装备,它能让运动员在激烈运动的状态下也能感觉舒适,同时运动表现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习惯于研究这些装备的技术细节,而大众则对此了解不多。
但是到今天,许多体育品牌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以跑步科技起家的New Balance,成立于1905年,而以Chuck Taylor为人熟知的匡威,则成立于1908年——这两个时间,中国仍处于清朝末期。即使作为后起之秀的阿迪达斯和耐克,距今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以“世纪”为单位的时间酝酿,让这些品牌积累了足够的粉丝,也让它们的产品成为一种文化。
在今天的中国,即使是对运动最不感兴趣的人,可能也听说过阿迪达斯的“贝壳头”,也能认出乔丹经典的“Air Jordan”球鞋,这足以见得经典运动品牌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而无论是“炒鞋”,还是“国潮”,实际上也没有超脱开球鞋文化的范围,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球鞋本身更为复杂和多元,也会跟“时尚”和“艺术”等领域交互影响。
在每个人都能对运动品牌和球鞋文化发表意见的今天,专业的意见更显得弥足珍贵。大众往往纠结于浅层符号,以发泄内心积攒的种种情绪,但是作为运动品牌的从业者,作为流行文化的创造者,球鞋设计师们所看到的世界,必然会与大众不同,也必然更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