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外长会晤,澳要求中方先解除“贸易封锁”,否则关系无法改善

2022-07-11 701

据观察者网最新消息,日前中国外长王毅在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同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会面,这是中澳关系冷淡后将近三年以来,两国外长的首次双边会晤。

黄英贤会后表示这次会谈双方都很坦率,并且都提出并“认真听取”彼此在中澳关系上的优先事项和关切,称澳大利亚在稳定双方关系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黄英贤指出重启中澳关系需要时间和努力,而谈话正是促进这一过程重要的一步,其宣称为了帮助改善两国关系中国需要先取消所谓的“贸易封锁”。

显而易见黄英贤的发言,是把中方取消对澳“贸易封锁”作为了前置条件,否则中澳关系不可能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之前发表过类似的言论,表示中澳关系回归正轨的关键点在于,中国是否同意取消对澳大利亚出口货物的“贸易制裁和壁垒”。

然而黄英贤提出让中国先解除制裁的诉求是不合理的,因为一切责任都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吃饭砸锅”引发的,中方做出的反制的反制措施而已,并不是所谓的“贸易封锁”。

要知道正是澳大利亚前政府肆意挑衅中国,包括鼓噪所谓的对华“独立溯源”,积极参与美国构建的遏华包围圈,散播涉及新疆人权问题的谣言,撕毁中国与维多利亚州的经济合作备忘录,才迫使中方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


而在中澳关系遇冷的同时,中国投资者在澳投资也开始锐减,甚至就连澳大利亚媒体都在炒作“中国放弃了”澳大利亚,但实际上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仍然在莫里森政府的身上。

当时莫里森政府非但不反思错误的对华政策,还试图一条道走到黑,与美英建立了长期目的皆在针对中国“奥库斯”联盟,甚至其内阁防长彼得·达顿,屡屡就台湾问题口出狂言,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中澳贸易愈发冷淡。

尽管因为对华政策失败、内阁成员丑闻缠身等原因,莫里森政府的连任梦最终破灭,但在澳大利亚联邦大选期间,对华态度相对温和的阿尔巴尼斯新政府上任后,也并没有走出莫里森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子。

阿尔巴尼斯上任第二天,就急匆匆地前往日本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首脑峰会,并签署了“反对单方面改变地区现状”的所谓联合声明。站在中国的立场而言,阿尔巴尼斯此举就是在干涉中国内政事务,鼓噪要与美国等国阻止中国统一。

除了在赤裸裸的干预台海局势,阿尔巴尼斯同样在精神层面也与莫里森无异,其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向中方提出取消惩罚性关税的要求,声称“中澳关系改善的前置条件是中方先解除制裁”,完全没有把澳大利亚处于贸易地位劣势事实放在眼里。

所以很明显澳大利亚缓解中澳两国关系的意愿并没有表现得很强烈,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有美国在背后撑腰壮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澳大利亚自认为虽然远离欧美大陆,但仍然是西方国家的重要一员,国际地位就应该凌驾于非西方国家之上,就应该对别国指手画脚。


显然中国人并会不吃这一套,或者无论阿尔巴尼斯政府如何以强硬姿态,展示改善中澳关系的迫切愿望,都不可能达成目的,这一点是其“吃饭砸锅”想法和充满优越感的毛病就已经决定了的。

正如中澳外长会晤之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得那样,稳定友好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希望澳方以理性态度看待中澳关系,采取实际行动重启中澳关系。

说到底,虽然澳大利亚有和中国重新发展和稳定两国关系的意愿,并且在此次的二十国对话上和中方进行了谈话,但其没有认清问题的根本,更没有拿出改善中澳关系的诚意,还是想以莫里森政府那一套做法,与中国打交道。

事实上能有效改善中澳关系的关键,在于阿尔巴尼斯政府必须纠正错误的对华政策,并放弃在中澳交往中的优越感,否则重启两国关系只能是空中楼阁,而阿尔巴尼斯政府也会步上其前任莫里森政府的后尘,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