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过高是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民生和经济发展,而且孕育着很大的风险。黄奇帆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的答案是:是要根据住房市场需求,合理增加城市住房建设的土地供给。任职上海、重庆期间,黄奇帆就是政界公认很懂经济的官员;退休后,他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歇。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针对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基础性、结构性难题,他在各类论坛、校园授课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在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阐述其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观点。《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一书,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系统性集纳。有意思的是,黄奇帆对自己的每一次演讲、每一篇文章,开列了5条“负面清单”:一是不讲违背中央精神的话,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尽己所能做好中央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二是不讲没有经济学理论依据的“山海经”,呈现的观点要遵循经济学的基本逻辑,符合经济活动的基本常识;三是不搞脱离实际的“空对空”,以问题导向立论点、摆论据、做论证,努力让听众、读者有所思、有所获;四是不当拾人牙慧的“搬运工”,发表观点必须道人所未道,在角度、高度、深度上下功夫;五是不做重复的报告,只选取一些重点活动、特定主题参加。为此,他推辞掉了十之八九的邀请。深厚的学术功底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让黄奇帆的经济理念呈现出迥异于书斋学者的鲜明色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称其“对困扰我们的各种问题的症结把握得非常准,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而且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他由衷地赞赏黄奇帆在不同岗位上做出的杰出成绩、发表的敏锐观点,以及表现出的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结构性改革》虽以当前的经济概念为命题、以当代的经济问题为导向,实则辑录了黄奇帆几十年工作、学习、思考的体悟。即便如此,他仍坦言自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与思考,经历了“自行而不自知”“自知而不自觉”“自觉而且自信”三个阶段。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40年改革开放的魂,它与西方供应学派有根本上的不同。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各类要素入手,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生财型、聚财型和资源优化配置型改革。2、“去杠杆”的关键在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同时要加强金融企业和金融活动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范问题。3、要加快调整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加快推动注册制、退市制,改革住房公积金,推动企业年金入市。要进一步发挥好香港资本市场的功能,拓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度、广度和厚度。4、要抓住数字经济机遇,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服务、数字贸易集群化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效率和活力。5、地价是决定房价的根本性因素,控制房价的关键是控制地价。房地产企业必须要摒弃盲目扩展、粗放建设、高债务发展等不合理的经营模式。6、当今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最重要的已经不在于占GDP的比重规模继续扩大,而是在产业结构、债务结构、资产结构上把效益和质量搞上去。7、要认识贸易摩擦的长期性、严峻性,坚持原则,打好市场牌、产业链牌、金融牌、科技牌、开放牌等一系列组合牌。干货实在太多,囿于篇幅,本文仅选取书中两个章节,看看黄奇帆如何认识资本市场、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他开出的应对之策。关于供给侧改革、去杠杆、数字化、全面开放、国企改革及地方政府营商环境改善等话题,大家不妨细读本书,领会其高见。